成都火了,成了全国许多城市学习的榜样。
这一切的起点在于——总理在两会期间出席记者会的点赞:
“我们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”
总理说的这个西部城市,正是成都。
国内多个开始效仿,北京、西安、青岛、重庆等地的地摊经济也开始火起来。
网友对此的评价是: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
黄桷树财经注意到,从今年3月开始,成都开始实施“五允许一坚持”的服务措施,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及夜市、允许临街的店铺越门经营、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,让城市经济得以快速恢复。
现在三个月过去了,在对待地摊经济上面,成都的经验是什么?
黄桷树财经根据各路媒体的报道总结了六点:
一、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
成都并不是允许商贩随地摆摊。
成都会明确可以从事占道经营的街道、路段、时段以及每条街道商贩最大容量,实行一街一策、一点一策。
成都规定,城市主干道、重要交通节点、医院、学校等周边不允许摆摊,中小街道、背街小巷、居民区等允许有序摆摊,而且摆摊时不能占用盲道、消防通道。
二、分时摆摊机制
成都允许多个小贩共享一个摊位。
比如,上午是小面摊主,中午是盒饭摊主,晚上又是钵钵鸡摊主,一个摊位,可以让三个小贩养家糊口。
三、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
“地摊经济”会给城市的卫生带来巨大的压力,
成都的做法是,要求商贩摊主严格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。经营活动结束后,商贩摊主需要及时恢复摊区环境卫生,确保垃圾日产日清;从事食品销售的,必须实行“一桌一垃圾桶”,采取有效的地面污染防治措施,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、餐厨垃圾。
成都簇锦街道发现摊主走后地面油污不好清洗,就定做了一批塑料地毯免费发放给摊主,要求摊主每天带回家清洗。
四、禁止不正当经营机制
在成都看来,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例如,离居民区近的点位,不能设置油烟大、噪音大的摊位。
还有,要避免“同业不公平竞争”,地摊是没有租金的,成都在操作当中,不允许水果摊摆在水果店的旁边、不允许小面摊摆在早餐店的旁边。
五、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
若有群众投诉,成都的城管部门会第一时间响应,进行现场处置。
成都建立了商贩摊主容错纠错机制,对商贩摊主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或者投诉问题,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,发放“粉色”宣传单;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,发放“黄色”提醒单;第三次予以容错纠错,可发放“白色”行政处罚告知单。
六、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机制
在建立摊区经营者信息目录基础上,成都正在推行,每个摊区要推选一至两名商贩代表,及时收集和反馈摊区商贩意见和建议,及时取消市民和商家都不满意的摊区,继续规范和实施市民和商家和谐共存,既无投诉又不扰民的摊区。
正如总理所说,保留地摊经济,是给底层民众的一点温暖。
毕竟,中国还有6亿人,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。
成都的举措,真的让人感到温暖。
黄桷树财经认为,衡量一座城市的发达,除了这座城市有多少上市公司和楼盖得有多么高以外,还要看它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黄桷树财经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